治痛風名方:一杯【麻黃飲】,8味藥材配伍而成,活血止痛,減輕關節腫脹

麻黃飲有好幾個版本,其中《瘍醫大全》比較具有特色,是用於治療痛風的。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【處方】

石蠶1兩,海風藤1兩,秦艽1兩,地蘇木1兩,麻黃1兩,五加皮1兩,熟地8兩,下山虎8兩。

 

功能主治:痛風。

用法用量:上用好酒1大壺,煮1大炷香,出火毒,每次量情溫服,至第4日須任情一醉。用後以愈風湯洗浴,發表出汗1次,汗後以粥補之。再服數日,又表1次,務要表3-4次為妙。

注意:避風。

摘錄《瘍醫大全》卷二十八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 

【麻黃】

性味:辛、微苦,溫。

歸經:歸肺、膀胱經。

功能主治:發汗散寒,宣肺平喘,利水消腫。用於風寒感冒,胸悶喘咳,風水浮腫;支氣管哮喘。蜜麻黃潤肺止咳。多用於表症已解,氣喘咳嗽。

用法用量:2~9g。

貯藏:置通風乾燥處,防潮。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 

麻黃的活血作用

(一)活血通絡

《外科證治全生集》中「有麻黃得熟地則通絡而不發表」之論,據此,筆者用麻黃、熟地、葛根等藥加入相應方中治療中風後遺症屬瘀血阻絡者效果頗佳。尤其對病程在6個月以上,肢體功能恢復相對靜止者,加用麻黃每可使肢體功能恢復產生一次飛躍。

如治一男性病人患缺血性腦卒中,搶救脫險後留有左側偏癱,語言不利。用補陽還五東加減治療3個月,能下地行走,左上肢亦稍能抬動,語言不利同前。續治3個月,病無起色。於方中加入麻黃、熟地、葛根,服五劑,左上肢頓感輕鬆,手能舉過頭頂,語言近乎流利。

(二)活血止痛

 

麻黃溫而能通,具備止痛的條件,故《金匱》中治療「風濕相搏,一身盡疼痛」時常用麻黃入方。筆者臨床實踐也證實,對於風寒濕邪痹阻所致的頑固性腰、肢、關節疼痛,或胸陽痹阻所致的心絞痛發作等症,在辨證用藥的基礎上加入麻黃,可明顯提高止痛效果。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(三)活血祛風

麻黃辛溫,辛能發散,血得溫則行,故其集活血祛風作用於一身,對風邪痹阻肌膚經絡所致的癢、痛之疾,用之有一舉兩得之妙。

如治一人,全身皮膚紅疹瘙癢3年,多方治療無效。用西藥息斯敏治療可取效,但停藥輒發。遂取麻黃活血祛風為主,輔以桂枝、貫眾、紫草、紅花等藥,服3劑而愈。

(四)活血通經

 

《本草綱目》明言麻黃可通「產後血滯」,但醫家多畏其表散而不用。驗之臨床,麻黃不唯對產後血滯、惡露不盡有良效,對少女月經不潮,婦女宮寒經閉及痛經等病,配合四物東加減治療均可獲滿意效果。

總之,麻黃溫通發散,氣味輕清,外可疏通肌膚經絡,內可深入積痰凝血,實乃活血化瘀之佳品。但麻黃究屬辛燥之品,對體虛血瘀者要適當配伍,若因熱致瘀者則不宜應用。用麻黃活血化瘀時一般3~6克即可,並可配以熟地,其分量之比約1:4為妥。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【石蠶】

性味:甘、淡、微澀,涼。

功能主治:潤肺止咳,清熱涼血。用於肺結核,咳嗽,咯血,百日咳,支氣管炎。還可治神經衰弱、食欲不振、筋骨疼痛等症。

用法用量:3~5錢。水煎服。

【海風藤】

性味:辛、苦,微溫。

歸經:歸肝經。

功能主治:祛風濕,通經絡,止痹痛。用於風寒濕痹,肢節疼痛,筋脈拘攣,屈伸不利。

 

用法用量:6~12g。

貯藏:置通風乾燥處。

【秦艽】

性味:辛、苦,平。

歸經:歸胃、肝、膽經。

 

功能主治:祛風濕,清濕熱,止痹痛。用於風濕痹痛,筋脈拘攣,骨節酸痛,日晡潮熱,小兒疳積發熱。

用法用量:3~9g。

貯藏:置通風乾燥。

 

【地蘇木】

性味:"苦澀,涼。"

功能主治:

①《四川常用中草藥》:"散瘀血,除濕。治跌打腰痛,血凝氣滯。"

②《貴州藥植目錄》:"治勞傷,痢疾。"

用法用量:內服:煎湯,3~6錢;或浸酒。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 

【五加皮】

性味:辛、苦,溫。

歸經:歸肝、腎經。

功能主治:祛風濕,補肝腎,強筋骨。用於風濕痹痛,筋骨痿軟,小兒行遲,體虛乏力,水腫,腳氣。

用法用量:4.5~9g。

貯藏:置乾燥處,防霉,防蛀。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 

【熟地】

性味:甘,微溫。

歸經:歸肝、腎經。

功能主治:滋陰補血,益精填髓。用於肝腎陰虛,腰膝酸軟,骨蒸潮熱,盜汗{遺*精},內熱消渴,血虛萎黃,心悸怔忡,月經不調,崩漏下血,眩暈,耳鳴,鬚髮早白。

用法用量:9~15g。

貯藏:置通風乾燥處。

【下山虎】

功能主治止咳;止痛。主咳嗽;坐骨神經痛;關節炎

用法用量內服:煎湯,15-30g;或浸灑。外用:適量,鮮品搗敷。